岑文本的赤诚
贞观时期,唐太宗团队涌现出一大批像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徵、李靖、长孙无忌、储遂良、温彦博等文臣武将,他们为强大繁荣的帝国革故鼎新、励精图治、奋发图强,贡献了全部的智慧和心血。在这条灿若群星的历史长河中,相对而言,岑文本的确不如上述人物名声响亮。但是若要评选时代廉政人物,岑文本当之无愧。
岑文本“性沈敏,有姿仪,善文辞,多所贯综”。岑文本年少时就因文才出众而声名鹊起。《新唐书》记载:“岑文本,字景仁,邓州棘阳人。祖善方,后梁吏部尚书,更家江陵。父之象,仕隋为邯郸令,坐为人讼,不得申。文本年十四,诣司隶理冤,辨对哀畅无所诎。众属目,命作《莲华赋》,文成,合台嗟赏,遂得直。”这段话记录了岑文本的出身和少年时候的经历。岑文本十四岁那年,父亲被人污蔑坐牢,岑文本到有关部门去为自己的父亲申冤辩屈,理直气壮,雄辩滔滔,最终澄清冤情,救出父亲。
在李世民治理国家的团队中,岑文本主要是凭借自身良好的品行与卓越才得到赏识重用的。对此,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历史书籍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。例如,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,岑文本根据唐太宗躬耕藉田的活动,写了《藉田》《三元颂》两篇文章,辞藻精致,得到了大将军李靖的赏识,将他被推荐给唐太宗,随即被提升为中书舍人。按照《新唐书(百官志)》的记载:“中书舍人六人,正五品上。掌侍进奏,参议表章。凡诏旨制敕、玺书册命,皆起草进画。”可以看出,尽管中书舍人品级不高,但由于负责起草诏书,经常跟在皇帝身边,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升迁也就比较快。
“时颜师古为侍郎,自武德以来,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。及得文本,号善职,而敏速过之。或策令丛遽,敕吏六七人泚笔待,分口占授,成无遗意。”当时,从李渊开始,昭诰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一直是由颜师古负责。颜师古何许人也?他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,家学渊源,学问通博,他选校的“五经定本”(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毛诗》《礼记》《左传》),纠正了当时自汉以来这几本书的混乱状况,不仅是当时中央官学至地方州县各级学校的标准教科书,而且也是孔颖达等大儒编撰《五经正义》的基础。
有这样一位通学大儒在前,岑文本能胜任这份工作吗?事实证明,岑文本后来居上,文思敏捷更胜一筹。有一次,由于需要同时起草好多个召令,时间紧任务重,岑文本就叫六七个属吏准备好纸笔,他分别予以口授,草拟之后复核,完全说出了李世民想要说的话,没有任何遗漏。所以,贞观16年(公元642年),岑文本在颜师古被免职以后,就由唐太宗直接提名,成为李世民最倚重的一支笔,继任中书侍郎,专门掌管机要事务。
对于犯了过错的同事,岑文本也表现出着眼大局、与人为善的从政风格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岑文本对李世民说:“黄石公《军势》日:使智、使勇、使贪、使愚,故智者乐立其功,勇者好行其志,贪者急趋其利,愚者不计其死。伏愿录其微劳,忘其大过,使君集重生朝列,复备驱驰,虽非清贞之臣,犹得贪愚之将,斯则陛下虽屈法而德弥显,君集等虽蒙宥而过更彰矣。”侯君集是唐朝名将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他在攻灭高昌时立有大功,却在没有请示唐太宗的情况下,擅自将无辜的百姓充作官奴,把高昌的财宝据为已有,任由官兵劫掠财物,极大地损害了唐朝军队的形象。侯君集班师回朝后,等待他的不是掌声,而是监狱。侯君集遭到弹劾下狱后,岑文本从立国之初,必须重视有武功的人才的角度出发,为其求情。最终李世民法外开恩,赦免了侯君集。
岑文本对待身份尊贵的皇子们的态度,也反映出他不阿附权贵、就事论事的公正态度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:“是时,魏王泰有宠,侈第舍,冠诸王。文本上疏,劝崇节俭,陈嫡庶分,宜有抑损。帝善之,赐帛三百段”。这段话表明,当魏王李泰仗着李世民的宠爱,正炙手可热之际,岑文本上书谏言,力陈嫡庶的区别,劝皇子们崇尚节俭,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许和奖赏。
贞观18年8月(公元644年),岑文本被任命为宰相(中书令)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以散骑常侍刘为侍中,行中书侍郎岑文本为中书令,太子左庶子中书侍郎马周守中书令。还家,有忧色。母问其故,文本曰:‘非勋非旧,滥荷宠荣,位高责重,所以忧惧’。”亲朋听闻岑文本拜相都来祝贺,他却诚恳表示:“今受吊,不受贺也。”
岑文本一生以诚为本,始终保持书生本色,为人处世恪守准则。《新唐书》记载:“始,文本贵,常自以兴孤生,居处卑,室无茵褥帏帟。事母以孝显,抚弟侄笃恩义。生平故人,虽羁贱必钧礼。帝每称其‘弘厚忠谨,吾亲之信之’。”君臣相伴二十年,岑文本是唐太宗的一支笔,书写着一生的赤诚。(蚌埠市固镇县纪委监委 周楠楠 )